每天小睡弊大于利吗 睡眠研究人员解释道
下午时分,你眼皮沉重,注意力不集中。你闭上眼睛半个小时,醒来时感觉精神焕发。但那天晚上晚些时候,你在床上辗转反侧,想知道为什么你睡不着。午睡时感觉非常清爽,这可能是原因。
午睡一直被誉为提高警觉性、改善情绪、增强记忆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。然而对一些人来说,午睡可能会破坏夜间睡眠。
午睡是一把双刃剑。如果睡得好,它是一种补充大脑能量、提高注意力和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。如果睡得不好,它会让你昏昏沉沉、迷失方向,并且难以入睡。关键在于了解身体如何调节睡眠和清醒。
大多数人在午后会自然地失去警觉性,通常是在下午 1 点到 4 点之间。这不仅仅是因为午餐吃得太多——我们的生物钟或昼夜节律会在一天中形成清醒和疲倦的循环 。午后清晨的低潮就是这种节律的一部分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那个时候感到昏昏欲睡。
研究表明,在这段时间里小睡一会儿(最好随后接受明亮的灯光照射)有助于消除疲劳、提高警觉性并改善认知功能,而不会干扰夜间睡眠。这些“能量小睡”可让大脑得到休息,而不会进入深度睡眠,从而更容易醒来时感觉神清气爽。
但有一个问题: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醒来后感觉比之前更糟糕。这是由于“睡眠惯性”——在深度睡眠阶段醒来后产生的昏昏沉沉和迷失方向的感觉。
一旦小睡超过 30 分钟,大脑就会进入慢波睡眠,醒来会变得更加困难。研究表明,从深度睡眠中醒来会让人感觉长达一小时的无精打采。如果他们试图执行安全关键任务、做出重要决定或操作机器等,这可能会产生严重影响。如果午睡时间太晚,会削弱“睡眠压力积聚”——身体自然的睡眠驱动力——使晚上更难入睡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