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九出十三归的典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九出十三归的典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十万火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6 04:25:07

九出十三归的典】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中国古代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率计算方式,常用于高利贷或民间金融活动。这一术语源于古代对借贷利息的特殊计算方法,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。以下是对“九出十三归”的总结与分析。

一、概念解释

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一种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的方式,具体含义是:如果借款人从放贷人处借得100元,每月需支付9元利息,到月底还款时,需要归还本金100元加上利息13元,合计113元。因此,“九出”指的是每月利息为本金的9%,“十三归”则是指到期应还的总金额为本金加13%的利息。

这种计算方式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,尤其在农村地区或非正规金融体系中被广泛使用。

二、历史背景

“九出十三归”并非官方规定的利率,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借贷规则。其出现与当时经济环境、货币流通状况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密切相关。由于官方利率受到限制,民间借贷往往通过这种方式规避监管,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资本短缺、信用体系不完善的特点。

此外,“九出十三归”也体现了民间对利息的灵活计算方式,有时甚至会根据借款人信用、借款期限等因素进行调整。

三、实际应用情况

项目 内容
借款金额 通常为100元(象征性数字)
每月利息 9元(即9%)
到期还款 本金100元 + 利息13元 = 113元
年利率 约156%(按12个月计算)
使用场景 民间借贷、高利贷、短期资金周转
特点 利率高、灵活性强、缺乏法律保护

四、影响与评价

“九出十三归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间融资需求,但也因利率过高而引发社会问题。历史上曾有多次政府试图规范民间借贷,但效果有限。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,此类高利贷行为逐渐被银行贷款、信用贷款等正规渠道取代。

不过,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特定群体中,“九出十三归”仍以变种形式存在,成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手段。

五、总结

“九出十三归”是古代中国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典型利率计算方式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金融习惯。尽管其利率较高,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,它曾是人们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。如今,随着金融制度的完善,这类高利贷形式已逐渐减少,但仍值得我们从历史角度进行研究和反思。

表格总结:

项目 内容
名称 九出十三归
含义 借100元,每月付9元利息,到期还113元
利率 月利率9%,年利率约156%
背景 明清时期民间借贷常用方式
特点 高利率、非正规、无法律保障
影响 曾满足融资需求,后因高利贷问题被限制
现状 逐渐被现代金融替代,部分地区仍有残余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