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晋灵公不君的重点字词

2025-11-10 00:54:02

问题描述:

晋灵公不君的重点字词,卡到崩溃,求给个解决方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0 00:54:02

晋灵公不君的重点字词】《晋灵公不君》是《左传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,记述了晋灵公的暴虐无道及其最终被杀的过程。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晋灵公“不君”的行为,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与道德的冲突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,以下是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总结与解析。

一、重点字词总结

序号 字词 释义 出处 作用/意义
1 君主、统治者 《晋灵公不君》标题 “不君”即“不像一个君主”,指出晋灵公的行为不符合君主应有的品德
2 否定 “不君” 表示否定,强调晋灵公行为与“君”的标准不符
3 残暴、凶暴 “厚敛以雕墙” 描述晋灵公对百姓的剥削和奢侈生活
4 杀戮、讨伐 “赵盾谏而不入,则其人也” 表示对暴君的惩罚或反抗
5 劝谏 “赵盾谏而不入” 展现忠臣对君主的劝告与忠诚
6 接受、采纳 “赵盾谏而不入” 表示晋灵公不听劝谏,固执己见
7 仁爱、仁德 “民之多僻,无自立焉” 强调为政者应具备仁德之心
8 政治、治理 “政在四方” 指国家治理的关键在于公正与仁德
9 懈怠、苟且 “君能补过,君之明也” 形容晋灵公不思进取、敷衍塞责
10 道德、正道 “君子之道” 强调君主应遵循道德规范

二、重点字词分析

1. “君”与“不君”

“君”是古代对统治者的尊称,也指具备仁德、公正、勤政等品质的领导者。而“不君”则表示晋灵公没有履行君主应尽的责任,行为暴虐,失去了作为君主的基本资格。

2. “谏”与“入”

赵盾作为忠臣多次进谏,但晋灵公拒绝接受,表现出昏庸无道。这种“谏而不入”的现象,反映出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对立,也预示了晋灵公的结局。

3. “仁”与“政”

文章强调为政者应以仁德为本,否则将失去民心。晋灵公的暴政导致百姓离心,最终被臣下所杀,印证了“政在四方”的道理。

4. “偷”与“道”

晋灵公的“偷”不仅指行为上的懈怠,更反映出他缺乏道德操守。“道”则是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,文章通过对比晋灵公的“不君”与“君子之道”,表达了对贤君的向往。

三、结语

《晋灵公不君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典型事件,揭示了君主失德的危害。文中的重点字词如“君”“不君”“谏”“仁”等,不仅是理解文章的关键,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“仁政”的重视。通过对这些字词的分析,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《左传》的历史价值与道德启示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